跳至正文

从演讲者到培训师的第一步

  • Simon 

前言

随着头马线上会议的井喷,线上的演讲已经逐渐满足不了演讲者的需求了,于是,各种工作坊(WorkShop)就慢慢的提上了日程。

工作坊,在我看来,是从演讲者转到培训师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如果没有经历过工作坊的打磨,从演讲者跨越到培训师可以说是无从谈起。

培训师,目前我还不算是。但头马的工作坊我做了不少,所以今天就和大家简单理一理两者的差别,仅供参考。

定位

第一个区别肯定是定位。

在我看来,作为演讲者,属于学员,而培训师则属于讲师。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演讲者是求知,通过舞台的训练来锻炼自己的不足,而培训师则是答疑解惑,解决学员的不足。

所以,要想从演讲者转型成为培训师的第一步,是把定位弄清楚,清楚定位之后才能清楚目标。

目标

正是由于定位的不同,所以导致演讲者和培训师的目标是完全不同的。

演讲者的舞台呈现是在锻炼自己的演讲能力,着眼于自己的锻炼目标,所以在舞台自由度更大,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尝试、去练习。

而培训师不一样,做工作坊最大的目标是让学员有所收获。因此,在舞台上的呈现对新人培训师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演讲者的目标可以很容易的通过Pathways手册来进行确定,但如何更清晰的认知工作坊的目标呢?

沟通,与组织举办人进行沟通,要明确的了解本次活动的整体主题和工作坊价值诉求。你要明白,组织者不是无缘无故就邀请你来做工作坊的。组织的举办者肯定是看到了你以往的成就并认可,觉得你的相关经验可以给活动的参与者带来价值。

所以,做工作坊一定要找活动的举办者去聊,去明确工作的目标。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融入自己想要锻炼的目标,邀请别人对自己的工作坊做会后的反馈。这样对于自己而言,就不仅仅是一个价值输出,也是一个成长锻炼的机会。

清楚目标之后,接下来就是如何做去做准备。

结构

工作坊的准备最核心的就是结构,这也是和演讲差别比较大的地方。

通常,演讲的结构三段论:凤头、猪肚、豹尾。开头靓丽吸引人,猪肚有货吸引人,结尾有力感染人。其他的结构,比如说时间结构、空间结构、主题结构、倒序结构等等无非都是在这三段论上做升华。

但工作坊的三段论则皆然不同:引出问题、给出方案、推动实践。通过引出问题来阐述工作坊对学员的必要性,给出方案解决学员会遇到的问题,最后推动大家按照解决方案进行实践。其他的一些结构也都是为了达成这三段论,让工作坊更易懂而已。

所以,基于以上的基本结构就可以结合上面的目标对工作坊的整体内容框架进行规划,至于采用提问引导式、还是平铺直叙式则可以结合自己已有的技能来进行学习和锻炼。

最后就是呈现与复盘,这两块没啥好说的了,Just do it。

结语

以上仅为个人的一个经验总结,仅供入门参考。如果你真的想转型成为培训师,可以参考头马的《FSTT》教材之后,再去学市面上专业体系的培训师课程。

希望,你不仅仅可以做别人的培训式,更重要的是做自己的培训师。

标签: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