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沟通|理性、感性、理性与感性

  • Simon 

前言

今天出差天津,下午6点从合作伙伴那边出来之后,又无缝衔接到了一个线上会议。

会议人员不多,三人。

两方,销售、售前。

销售是位女同事,售前都是男的。

然后,近一个半小时的会议让我对理性、感性、理性和感性认知更为深刻。

概述

在我个人看来,这一个半小时的会可以直接15分钟搞定。

当然,这是纯理性的一种沟通方式。

如果,纯感性的话,可能这个会要开到4个小时。

在我看来,造成这三种情况的最核心原因就该理性的时候没有理性,该感性的时候没有感性。全程,都在交错中进行。

简单概述下这一个半小时:

  • 会议铺垫(销售):10分钟,聊了这几周与客户沟通的内容。也说的过去,同步一下信息。
  • 客户需求(销售):15分钟,中间掺杂了与客户的几个员工分别聊了些啥,顺带吐槽了下客户的员工态度。
  • 需求分析(我):5分钟,为什么这么短,因为这是我的发言环节。针对需求,提出了相关应对建议,包括给销售的、我司内部的。
  • 需求补充(销售):10分钟,又把需求拿出来讲了一遍,中间又掺杂了客户的变动啥的。
  • 再次分析(我):10分钟,我讲的。不讲时间长点,我发现讲不清楚。
  • 第二需求(销售):10分钟,第一需求告一段落之后,开始讲述了第二需求。中间,又把前面铺垫完的一些信息,车轱辘话又说了一遍。
  • 需求分析(售前):10分钟,我和另一位售前同事分别讲述了下意见及后续操作。
  • 需求升华(销售):15分钟,直接需求原地升华,加上了一种“恨铁不成钢,团队不给力”的心酸,听者落泪,闻着伤心。
  • 强势总结(我):10分钟,以事论事,把话题回顾到第二需求上,然后呈上分析以及后续处理建议。然后,车遁。很庆幸,这个时候,我的动车要开了,有理由强力结束掉这次会议。

​注:以上的​时间非实际用时,只是个大概。

然后,在动车上,销售又给我打了电话,聊了近15分钟。

唉,​都有压力呀。

感悟

嗯,怎么说呢?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风格。

这种风格,应对不好,就会造成团队内部间隙,于合作不利。

这也是为什么,一对经常配合的销售和售前开会要拉上异地的我这个售前的核心原因。

还好的是,我觉得我处理的还行。既给面,不伤和气,也讲清楚明白厉害关系,同时加上相应的后续操作建议。

综合分析下,销售的感性比较重,不懂技术,但想为公司整项目的心是很迫切的。

另一位售前,特别理性,像以前的我,少了一丝圆滑。可能,是对已经知道结果的事没有太多的耐心去解释中间的过程,直接呈现了结果。在沟通的另一方看来,这就是“不近人情”,这也不搞、那也不搞,想搞啥?

而我自己呢,虽然针对已经知道结果的事也不想进行过程的解释。但这个也会区分对象,然后进行调整。如上面提到的这种感性的销售,我会把过程尽量的简单、通俗易懂的解释一下 ,然后再说结果。如果是针对项目经理,或者是比较懂的领导,特别简略的说下原因,然后加上结果。

这种方式,我自我感觉,可以应对工作中90%的沟通事项。至于剩下的10%……谁的工作生涯中没遇到过几位奇葩呢……可能,这些奇葩也是我需要修行的“课业”。

结语

经过今天的这个会议,我突然发现,我这几年在沟通这块,确实有所成长。

毕竟,看别人有看以前自己的感觉。

所以,感谢头马。

标签: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